Search

•育兒喃喃•

《配合與合作,你會喜歡哪一個》

日常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•育兒喃喃•

《配合與合作,你會喜歡哪一個》

日常生活裡,其實很常遇到:
📌防疫期間,必須全程戴上口罩,
謝謝「配合」
📌發文前,請詳閱此文,謝謝大家的「配合」

如果換成另一個說法
🧩防疫期間,必須全程戴上口罩,
謝謝「合作」
🧩發文前,請詳閱此文,謝謝大家的「合作」

兩種說法,會不會覺得聽的人或是看的人,感受似乎不太一樣,是不是「合作」一詞,會讓人更提高意願。

#配合的意味較屬於被動式,且位置則是一個主要,一個為次要,例:我配合你,我是被動的且為次要。

#合作則是屬於相同位置、平等的狀態,是有團隊協作的能力且互利共贏。

關於配合或是合作,小至生活、育兒、職場,大至企業、社會,國與國,只要有人存在,就很難不存在這兩者。

即使是已經時成年的我們,也不會喜歡非平等的關係吧。

在正向教養裡, #健康的親子關係是合作的關係,非服從的關係。

服從的孩子,只能聽從命令、沒有任何想法或是感覺,也無法做出任何的貢獻;另外,當孩子失去控制,也不再與你的期待相互配合,這不會是長久之計。

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:
在孩童時期,沒有機會發展自我的孩子,青春期時,可能會暴露原可避免的反叛性
(嗯⋯所以才有大家常說的叛逆期吧)

#關於親子合作關係
前提是,以尊重他人的態度,彼此可以自由地說出心裡所想的,同時,也允許孩子說「不」的權利,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感覺,探索自己真正的需求,也為滿足自己的需求進而討論;而身為父母的我們,則需讓孩子從中明白,什麼是可以,什麼是不可以

例如:
一歲多時的Pomi,第一次在台北捷運搭乘時,一直想離開位置奔跑、走動,這當然就是不被允許的,但我們「不能只有指令:不能下去、不能走來走去、不能奔跑」;而是需要讓孩子明白,捷運是屬於什麼性質、什麼環境

👨👩:想要奔跑,要在空曠的戶外或是操場,
等下車,我們可以去這類的地方跑跳。
現在是在捷運上,不是奔跑的環境,
車廂正在移動,而且如果隨意奔跑,
是會受傷的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乘客。

👨👩:是不是不想坐著

👧🏻:不要

👨👩:是不是想要去跑跑呢?

👧🏻:好 要跑步 (表示她想要跑步

👨👩:那我們要等下車之後,
才可以去戶外跑跑,
可是現在要先好好坐著

🌹要說話算話,並且徹底執行。

第一次搭乘捷運、高鐵時、真的就是不斷重複這些對話( #孩子與我們都需要反覆練習)

🍎在稍大一些的孩子,則可以用討論或是反問的方式:你觀察看看車廂裏的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呢? 可以讓孩子學習試著思考

#讓孩子將自己的感覺及需求表達出來,#可以提高合作的意願,而且是發自內心的。

合作可以造就共好,使彼此間的關係是正向且健康的。

照片為六個月時的Pomi(療癒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育兒的路上,既不容易,卻又豐盈迷人 曲折蜿蜒,我們一起相互鼓勵,一起長大。 斜槓 兒童初階瑜珈國際師資認證 MamiBuy駐站部落客 泛亞國際-iPan屋合作
View all posts